Search


【訓練心率區間,要用哪一家之言?】

友人在FB上問到:《心跳率,...

  • Share this:


【訓練心率區間,要用哪一家之言?】

友人在FB上問到:《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與《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同樣提及最大心率區間,應跟著那一本書的定義來練習呢?
(《心跳率,你最好的運動教練》原文書名:《Heart Rate Training》,以下簡稱《HR》;《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以下簡稱《丹尼爾》)

因為這也是我之前碰到的困擾,所以好好把過去的經驗整理下來。這個問題主要來自於每個教練所定義的訓練心率區間都不一樣,而且不同區間的名詞定義也不同,以《丹尼爾》定義的T強度為例,他稱為「乳酸閾值」;但《HR》這本書用的字眼是「無氧閾值」。在這個關鍵的閾值區間,《HR》這本書定為「85~90%MHR」, 《丹尼爾》定為「89~92%MHR」,其他教練定的也都不同,主要是因為「訓練目標的定義」不同,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

我認為跑者可以直接參考丹尼爾的定義,比較不會無可適從!

《HR》這本書的好處是有詳細心率訓練的眉角,而《丹尼爾》談得比較廣,特別針對心率訓練的方式則談得很少。

使用心率計前要先決定最大心率和心率區間,一般目前都是使用「最大心率法」,但「最個人化」的心率區間的設定方式是使用「儲備心率法」(使用儲備心率法的話還要知道安靜心率),沒想到《HR》這本書中竟沒有提,我覺得是一項遺憾,我個人很想知道儲備心率的區間該怎麼設。在找不到實用數據的情況下,我請譽寅幫忙研究找資料,最後找到儲備心率區間跟最大攝氧量間的關係,所以才找出儲備心率訓練區間百分比的定義,譽寅已寫成文章〈該如何利用儲備心率來定義五種訓練強度〉(http://www.don1don.com/archives/33148),在這篇文章中有詳細說明儲備心率法的五個心率區間為何要設成下面的百分比:
★E:59 – 74%
★M:74 – 84%
★T:84 – 88%
★A:88 – 95%
★I :95 – 100%

關於各區間的訓練目的,在《丹尼爾》書中已經寫得很清楚了。《HR》也有說明,但並不如《丹尼爾》般完整,《HR》的主要價值有二點:

一、「數據的意義」,例如它有許多表格說明心率與攝氧量、能量消耗間的關係。

二、「解說實際上用心率計訓練時會碰到的問題」,例如:在跑步那一章(第十章),教讀者如何利用跑步機的跑步時間來推估最大攝氧量」,之後進行不同數據的「分級」,不同級別的課表會調整→針對數據具體地說明操作方式。或是教讀者「如何自行測出最大心率」(《HR》第二章),如何「正確使用心率計」(《HR》第三章)。這跟《丹尼爾》以教科書的陳述方式相比,較為不同的地方。

這兩本書是互補的,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在跑步訓練的三大塊(體能、肌力、技術)中,這兩本書都歸屬於體能訓練,《丹尼爾》一書把跑步的體能訓練的「理論」全談齊了,而《HR》一書則是談論如何利過心率計這項裝備進行「實務」上的訓練。前者重理論,後者重實務。


Tags:

About author
徐國峰近年作品 《鐵人三項入門》 (2010,臉譜出版) 《先秦儒家水意像析論》 (2011,花木蘭出版) 《在水裡自由練功》 (2012,臉譜出版)。 《挑戰自我的鐵人三項訓練書》 (2014,臉譜出版) 《鐵人三項自主訓練攻略》 (2014,臉譜出版,與羅譽寅合著) 《全方位的馬拉松科學化訓練》 (2015,遠流出版,與羅譽寅合著) 《跑者都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2016年,臉譜出版,與莊茗傑合著) 《自由式的科學化訓練》 (2019年,臉譜出版) 譯作: 《跑步該怎麼跑》 (2011,臉譜出版) 《跑步,該怎麼跑:實戰操練手冊(附DVD)》 (2011,臉譜出版) 《更快更安全的赤腳跑步法》 (2013,臉譜出版) 《丹尼爾博士跑步方程式》 (2014,遠流出版)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 (2015,臉譜出版,與莊茗傑合譯)
此專頁只是個人閱讀、研究、訓練、課程與心得分享,不提供諮詢服務。
View all posts